產品分類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內標物、替代物與回收率的關係
內標物、替代物與回收率的關係
  • 更新日期:2024-05-16      瀏覽次數:507
    • 目標物 回收率的計算依靠內(nei) 標物,內(nei) 標物與(yu) 替代物一樣,不應在樣品中出現,也不應是目標物。但對其的物理化學性質的要求不像替代物那麽(me) 嚴(yan) ,隻要與(yu) 目標物相近,在檢測器上能被定量檢測就行。例如,在分析多環芳烴時,內(nei) 標物可以是氘代物,也可以是甲基或硝基苯類化合物。內(nei) 標物在每個(ge) 樣品預處理後,儀(yi) 器分析前加入樣品中,同處理過的試樣一起走完儀(yi) 器分析的全過程。內(nei) 標物的作用是計算替代物的回收率,美國EPA標準方法中也用來作定量分析的依據。

      回收率過高或過低說明操作過程有誤差,應該避免。替代物的回收率在40%至120%間,分析誤差在要求的範圍內(nei) 。這與(yu) 傳(chuan) 統的加標回收率必須達到近 100%的要求有很大差別。

      傳(chuan) 統的定量分析一般是利用工作 曲線來進行的, 其間的內(nei) 標物可校正儀(yi) 器分析的誤差,對於(yu) 預處理過程 中誤差的校正無能為(wei) 力,因此希望回收率接近100%。而采用替代物後,定量分析依靠替代物進行,利用回收率對數據進行校正 。